详细信息

【节日】七夕节的来历,蕴含传统历史文化,你真的都了解?

 

 

 

七夕节的由来

 

七夕节的由来,民间说法多样,但大多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息息相关。

最早的渊源,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,如《诗经·大东》:“跤彼织女,终日七襄。虽则七襄,不成服章;睨彼牵牛,不认服箱。”但到了我国汉朝时期广为流传。如东汉应劭撰的《风俗通》载:“织女七夕当渡河,使鹊为侨。”

又如《西京杂记》载: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俱以习之。”

2006年5月20日,“七夕”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这个节日,以自然天象崇拜、时间数字崇拜和七姐诞为主要内容。

关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,一直是这个节日的主题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,是织女与牛郎在天上鹊桥相会的日子。

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、心灵手巧的仙女,凡间的妇女,特别是长成而待嫁的女孩子,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,故称为“乞巧”节。

这些女孩子也会同时向织女求赐获得幸福美满的婚姻。

我国农历的七月初七,被称作七夕节。这个节日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。因此,这个节日也就成了象征爱情的节日,是我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,应该算作我国的情人节。 

七夕节的美丽传说 

从前,人间有个老实憨厚的小伙子。他白天在山上放牛,晚上就睡在牛棚里,每天和牛形影不离,大家都管他叫牛郎。

从前,天上住着巧手的织女。一天,织女和姐妹们悄悄下凡游玩。

老牛知道很多秘密,有一天,老牛开口说了话:“牛郎啊牛郎,明天仙女下凡到人间,你把那件红衣裳偷偷藏起来。”穿红衣裳的仙女就是织女。

牛郎拉住她的手,请求她留下来。织女也喜欢上了这个淳朴的青年。

于是,牛郎娶了织女做妻子。他们相亲相爱,男耕女织,生活得非常幸福。日子过得真快,转眼三年过去了,牛郎和织女养育了一儿一女。

天上的王母终于发现织女私自下凡,大为震怒,派天兵抓走织女。

牛郎用担子担着一双儿女,飞上天去追赶妻子。

眼见快追上了,王母拔下金簪,猛地一划,横空出现一条滔滔大河——银河,将牛郎和织女阻隔在河两岸,从此隔河相望。

天和地知道了,云和月知道了,花和鸟也知道了……成千上万的喜鹊飞聚到天河,搭起一座美丽的鹊桥。

王母娘娘只好允许牛郎和织女在每年的七月初七于鹊桥相会。

七夕节习俗

 七夕节的习俗繁多,各地均有所不同,但大多都有:如穿针乞巧、喜蛛应巧、投针验巧、种生求子、为牛庆生、七姐诞、拜织女等等。

1、穿针乞巧 

在乞巧风俗中,针是一种特殊的节日道具,乃古代女孩子必须会用的,做“女红”即针线活儿的必备。

古代有专门用于七月七乞巧的针,这种乞巧“专用针”的针孔较大,有的还不止一孔,有双眼、五孔、七孔,多的达到“九孔”。

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节日习俗,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始于汉,流于后世。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,根据传统,中国民间女子要当庭布筵,虔诚跪拜织女星,乞求织女赐予自己心灵手巧,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。

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(或五孔针、七孔针)趁着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,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“得巧”。

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始于汉,流于后世。《西京杂记》说: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俱习之。”


 

2、喜蛛应巧

这个习俗稍晚于穿针乞巧,大致起源于南北朝时期。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说;“是夕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。”喜子,即喜蛛,它就是一种米粒大小的蜘蛛。

所谓“喜蛛应巧”,就是把一些瓜果食品(以香瓜、黄金瓜、巧果、花生、红枣等为主)放在果盆上,这通常是在穿针乞巧前已由大人们作了准备。

“穿针乞巧”以后,大家都睁大眼睛看果盆上有否“喜蛛”在结网,谁先发现,谁就大吉大利。


3、投针验巧 

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,源于穿针,又不同于穿针,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习俗,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生活向往。

明刘侗、于奕正的《帝京景物略》说:“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。妇女曝盎水日中,顷之,水膜生面,绣针投之则浮,看水底针影。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,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,谓乞得巧;其影粗如锤、细如丝、直如轴蜡,此拙征矣。”

方法是提前一晚取“鸳鸯水”(白天和夜晚取得水混合或者河水和井水混合)倒在盆里,水在盆里露天一夜加七夕白天晒一天,水面就会依稀生成薄膜状物质。

这时候拿缝衣针轻轻放在水面,针浮在膜状物质上,观察针在盆底的倒影。针影如果是笔直的一条,即是“乞巧”失败,如果针影形成各种形状,或弯曲,或一头粗,一头细,或是其他图形,便是“得巧”。

 

4、种生求子

种生求子是七夕节期间的中国传统习俗,实际上是生育信仰之一种。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。

在七夕前些天,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,播下粟米的种子,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,再摆一些小茅屋、花木在上面,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,称为“壳板”,或将绿豆、小豆、小麦等浸于磁碗中,等它长出一寸左右的芽,再以红、蓝丝绳扎成一束,称为“种生”,又叫“五生盆”或“生花盆”。

 

5、为牛庆生

七夕到来,孩子们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,此活动叫做“为牛庆生”。

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,老牛为了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,让这一对十分恩爱的夫妻能够相会,它叫牛郎把它的皮剥下来,驾着它的牛皮就能去见到织女。

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,便有了“为牛庆生”的习俗。其实,在机械化之前的年代,农家如果没有一头牛来从事耕种,劳作的日子是非常艰辛的。

 
 
 
(本期编辑:企划部)

 

(微信公众号)
全国热线

常见问题    |    使用条款    |    联系我们    |    人才招聘

Copyright ? 2014-2019 速腾物流 版权所有  粤ICP备14014376号

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918号